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刘可禹教授团队在沉积盆地地质流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杨鹏,李勇,单宝来 发布者:张蕾 责任编辑:张蕾 发布时间:2024-12-09 浏览次数:41

近日,yh533388银河刘可禹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金之钧院士和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CNPC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在沉积盆地地质流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流体包裹体记录了中国南方埃迪卡拉纪碳酸盐岩储层中古油藏的快速热解:对瓜德鲁普世末期大灭绝的影响》(Rapid pyrolysis of paleo-oil pools recorded by fluid inclusions in an Ediacaran carbonate reservoir, south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end-Guadalupian mass extinction)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Geology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杨鹏博士后,通讯作者为刘可禹教授;yh533388银河为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油科技发展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

二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事件,导致约90%的海洋物种、70%的陆生脊椎动物物种、30%的昆虫目以及未知比例的陆地和海洋植物的灭绝。除目前被业界普遍接受的小行星撞击、火山活动等因素外,与大火成岩省侵位相关的热成因温室气体(包括CO2和CH4等)排放也被认为是二叠纪大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对热成因温室气体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间接证据或化石燃料热解产物,然而,关于热成因温室气体与大火成岩省侵位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这制约了人们对热成因温室气体形成机理方面的认识。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刘可禹教授团队选取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外带的川中蓬莱地区埃迪卡拉纪碳酸盐岩储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石英和马鞍状白云石等热液矿物开展详细的岩相学、流体包裹体和微区地球化学分析,证实川中地区埃迪卡拉纪碳酸盐岩储层中古油藏的快速热解发生在距今约258.4±7.3Ma(百万年),与ELIP的爆发密切相关。该结论将业界普遍认为的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纪储层中古油藏热解时间提前了至少50 Ma。热液矿物中的烃类包裹体记录了古油藏的热解过程,储层压力经历先增加后快速下降的过程,指示古油藏中形成的热成因甲烷沿断层或岩浆管道快速排放到大气中,进而对瓜德鲁普世末期大灭绝产生影响。

审稿专家对该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对于理解与大火成岩省相关的热成因气体排放对地球历史上气候变化、碳循环和生物进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刘可禹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沉积盆地充填与含油气系统定量分析以及非常规储层表征的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课题、中科院战略性A类先导专项、中石油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十四五”重大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起草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1项,授权美国专利4件、国家发明专利32件,出版中文专著5部、特邀撰写英文专著5章,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arth-Science Reviews,Ge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AAPG Bulletin,JGR Solid Earth,Chemical Geology,《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及《石油勘探与开发》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30/G52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