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华 | »系属:资源系 | |
»学位:工学博士 | »职称:教授 | |
»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 |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 |
»电子邮箱:liuhua77@upc.edu.cn | ||
»联系电话:13365427076 | ||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 ||
»概况 | ||
◎研究方向 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 ◎教育经历 1996.9-2000.7,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天然气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9-2003.7,石油大学(华东),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7,yh533388银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07-2009.11,yh533388银河,讲师。 2009.12-2013.03,yh533388银河,副教授/系副主任。 2013.03-2016.12,yh533388银河,副教授/副院长。 2014.03-2015.08,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 2017.01-2021.07, yh533388银河,教授/副院长。 2020.05-2021.07,yh533388银河,教授/学院党委书记。 2021.07-至今,yh533388银河,教授/院长。 ◎学术兼职 [1]AAPG会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山东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市地质科学协会会员。 [2]《天然气地球科学》杂质编辑委员会青年委员; [3]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组织委员会委员; [4]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组织委员会委员; [5]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委员。 [6]AAPG Bulletin,Fuel,MPG,Geofluid,China Geology,地球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主讲课程 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地质学、中外油气田、高等石油地质学、油气资源勘查与工程 ◎指导研究生及博士后 指导硕士研究生24人,毕业18人;指导博士研究生4人,毕业1人;博士后1人。 ◎承担项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重大专项等课题3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油田横向项目4项。 [1] 2022-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2147):走滑背景下寒武系膏盐岩盖层封闭能力及有效性评价—以塔里木盆地为例,64万,主持。 [2] 2020-2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2141):富油凹陷压力梯度与油气运移方式量化表征,65万,主持。 [3] 2020-2022,国家重点研发任务(2019YFC0605502):盐下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期次,56万,主持。 [4] 2019-2023,中石油重大科技合作课题( ZD2019-183-002),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模式与油气成藏机理,2468万,骨干。 [5] 2018.01-202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2136):富油凹陷压力结构成因机制与油气运聚关系,70万,主持。 [6] 2017-2023,中科院战略先导A_子课题(XDA14010305):塔里木盆地重点地区深层油气运移机理与富集模式,1500万,骨干。 [7] 2016.01-2020.12,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5ZX05006-003):渤海湾盆地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及影响因素研究,163万,主持。 [8] 2016.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2129):泥质烃源岩系异常高压裂缝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23万,主持。 [9] 2022-2023,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永进地区齐古组储层沥青成因与分布规律研究,46.6万,主持。 [10] 2021-2022,中石化胜利油田:济阳坳陷致密油差异富集机制研究,85万,主持。 [11] 2021-2022,中石油冀东油田:南堡凹坳陷油气分布有序性及富集差异性机制,61.56万,主持。 [12] 2021.01-12,中石化胜利油田:庄东北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期次与富集条件研究,45万,主持。 [13] 2020-2021,中石化胜利油田:中部四区块三工河组-西山窑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45万,主持。 [14] 2020-2021,中石化胜利油田:桩海地区油气运移路径研究,15.45万,主持。 [15] 2018-2020,高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科技专项(18CX05019A):塔里木盆地深层典型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模式,18万,主持。 [16] 2019-2020,中石化胜利油田:准噶尔盆地中部异常压力成因与控油气作用,50万,技术首席。 [17] 2019-2020,中石化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及周缘新近系油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50.47万,主持。 [18] 2019-2020,中石化胜利油田:车西地区沙三段油气富集规律研究,28.84万,主持。 [19] 2017-2018,中石化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压力衰减梯度与油气运聚,29.4万,主持。 [20] 2016-2018,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15138):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主持。 [21] 2014-2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泥页岩超压裂缝开启的定量表征与成因模式,主持。 [22] 2011-201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DL009):油源断裂纵向输导能力定性-定量研究,主持。 [23] 2016-2017,中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处:渤南洼陷古近系压力衰减梯度与油气分布,29.8万,主持。 [24] 2016-2017,国家自然基金(面上):断陷盆地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与断裂关系研究,骨干。 [25] 2011-2015,国家油气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分析,骨干。 [26] 2014-2016,中石油华北油田科研项目: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运聚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研究,80万,骨干。 [27] 2008-2010,中石油华北油田科研项目: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模式研究,200万,骨干。 [28] 2010-2012,中石化胜利油田:沾化凹陷不同压力环境下油气成藏过程研究,180万,骨干。 [29] 2011-2012,中石化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不同凹陷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研究”,骨干。 [30] 2008.01-2009.12,中石化胜利油田:埕岛地区新近系油藏充满度研究,骨干。 [31] 2010-201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断陷盆地油源断裂结构与流体输导机理研究,骨干。 [32] 2013-2014,国家重大专项配套:济阳坳陷典型富油气区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研究,骨干。 [33] 2008.01-2010.12,国家重大专项:南堡凹陷输导体系控藏模式研究,98万,骨干。 [34] 2014-2015,中石化中原油田: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骨干。 [35] 2013-2013,中石化胜利油田:民丰断裂带地区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方向研究骨干。 ◎获奖情况 [1] 2022.03,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项目“学科交叉、产科教融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升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3/10; [2] 2022.03,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面向新时代 应对新需求,传统优势学科“油气地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3/10; [3] 2020.11,《油气地质与勘探》获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2/5; [4] 2018.01,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校企协同的油气地学工程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1/10; [5] 2018.01,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教材建设,3/10; [6] 2014.11,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富油凹陷断裂输导与聚油能力评价技术与应用”,2/11; [7] 2014.09,获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断陷盆地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及应用”,2/11; [8] 2008.12,获山东省地学科技创新奖-一等奖,项目“东营凹陷油气输导体系研究”,1/1; [9] 2005.11,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10] 2008.08,获yh533388银河优秀博士论文,题目《东营凹陷中北部地区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研究》; [11] 2021.11,获yh533388银河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油气地质与勘探》为例”,1/10; [12] 2009.12,获yh533388银河第十三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荣誉称号 [1] 2020.12,第十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教师奖; [2] 2019.03,获山东省教育工会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称号; [3] 2021.06,获yh533388银河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4] 2020.06,获yh533388银河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5] 2020.12,获yh533388银河“十佳百优”优秀班主任; [6] 2018.12,获yh533388银河三八红旗手; [7] 2015.04,获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第二届优秀作者; [8] 2012.12,获yh533388银河“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著作 [1]出版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第二版)》,位次3/7,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2]副主编,《高等石油地质学》,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论文 [1] Liu H,Yang Y W,Cheng B,Cao Z C,Wang S,Jiang Z Y. Nature of the Lower–Middle Ordovician reservoir bitumen in the Shunnan area, Tari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 209:1-11. [2] 刘华,赵珊,梁书义,郭勤涛,祝永英,韩晓.车镇凹陷斜坡带沙三段油气运聚与成藏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5):42-53. [3] Liu H, Wang S, Cheng B, Cao Z C, Jiang Z Y.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gration Pathways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Oil Reservoirs in the Tuoputai Area, Tari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 2021, 95(4):1295-1309. [4] 刘华,袁飞飞,蒋有录,郝雪峰,方旭庆.沾化凹陷古近系超压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资源版),2021,45(3):23-32. [5] 刘华,李君,冯月琳,郝雪峰,林红梅,袁飞飞.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剩余压力梯度与油气分布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0,41(5): 1083-1091. [6] 刘华,蒋子月,郝雪峰,宋国奇,冯月琳,李君.渤南洼陷古近系古压力梯度与含油气性关系[J].地球科学,2020,45(2): 547-558. [7] Liu H,Yuan F F,Jiang Y L,Zhao M, Chen K T, Guo Z Y, Wang Y Q. Mechanisms for overpressure generated by the undercompaction of paleogene strata in the Baxian Depression of Bohai Bay Basin,China[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9,99:337-346. [8] Liu H,Wang Y Q,Jiang Y L,Yuan F F,Chen K T,Guo Z Y.Quantification models of overpressuring in Paleogene source rocks of the Raoya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J]. Marine & Petroleum Geology, 2019, 109:607-622. [9] 刘华,景琛,刘雅利,袁飞飞,卢浩.油气运移表征参数优选及运移方式判识[J]. 石油实验地质, 2018,40(3):424-430, 438. [10] Liu H,Ren J L,Lyu J F,Lyu X Y, Feng Y L.Hydrocarbon source rock evaluation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system in the Baibei Depression, Erlian Basin[J].Energy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2018,36(3): 355-372. [11] Liu H,Jiang Y L,Song G Q,Gu G C,Lu H,Feng Y L.Over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n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the Bonan Sag, Bohai Bay Basin,China[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7,149(2): 811-821. [12] Liu H, Zhao D G, Jiang Y L,Zhuang M, Liu Y.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for Neogene traps in the Chengdao area, Bohai Bay Basin, China[J]. Marine & Petroleum Geology,2016,77(8): 731-745. [13] Liu H,Jing C,Jiang Y L,Song G Q,Yu Q Q,Feng Y L.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Mechanisms of Overpressure in the Depressions of Bohai Bay Basin, 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6,90(6): 2216-2228. [14] 刘华,蒋有录,卢浩,刘雅利,景琛.渤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流体压力恢复[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6,41(8): 1384-1394. [15] 刘华,张丰荣,蒋有录,杨徳相,赵萌.饶阳凹陷洼槽区地层压力特征及成因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4):37-46. [16] 刘华,李振升,蒋有录,徐昊清,陈柯童,王鑫.渤海湾盆地潍北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J].新疆石油地质,2016,37(3):262-269. [17] 刘华,蒋有录,叶涛,刘雅利,张丰荣,卢浩.沾化凹陷渤南洼陷超压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与预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6):50-56. [18] 刘华,李振升,蒋有录,徐昊清,王鑫.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生烃史与油气成藏期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10):1537-1546. [19] 刘华,王鑫,徐昊清,李振升,陈柯童.潍北凹陷地层压力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2014,36(2):160-164. [20] 刘华,蒋有录,谷国翠,刘雅利,卢浩.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古近系压力特征及成因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4):46-51,70. [21] 刘华,蒋有录,徐浩清,宋国奇,蔡东梅.东营凹陷民丰地区中深层裂解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6):1638-1646. [22] 刘华,蒋有录,宋国奇,蔡东梅,徐昊清.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地层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J].沉积学报,2012,30(1):197-203. [23] 刘华,蒋有录,徐昊清,张永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J].石油学报,2011,32(6):928-936. [24] 刘华,蒋有录,任景伦.东营凹陷油-源特征与含油气系统划分[J].高校地质学报,2009,15(1):93-99. [25] 刘华,任景伦,蒋有录.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输导体系特征与成藏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1):41-46. [26] 刘华,蒋有录,龚永杰,周艳.东营凹陷新立村油田稠油成因[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2):179-181. [27] 刘华,任景伦.济阳坳陷纯化油田侵入岩-泥岩变质带油气藏成藏特征与识别[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2):5-9,639. [28] 刘华,蒋有录,陈涛,龚永杰.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导体系识别——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3):232-235,241. [29] 刘华,蒋有录,陈涛.东营凹陷辛东地区有效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13-18. [30] 刘华,蒋有录,蔡东梅,鲁雪松,郭沛仁.东营凹陷古近系原油物性及其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3):8-11. [31] 刘华,蒋有录,宋西云,刘云兰.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源对比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4):1-4,9. [32] 刘华,蒋有录,杨万琴,王宁.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1):39-43. [33] 张芷晴,刘华,马立驰,刘景东,郭志扬.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成藏期次和过程——来自储层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石油实验地质,2022,44(01):129-138. [34] Feng Y L,Liu H,Song G Q,Yuan F F,Li J,Jiang Z Y.Relationship between decreased pressure gradient and reservoir filling degree of paleogene in Bonan Sag[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9,9(180): 615-630. [35] 赵珊,刘华,蒋有录,王永诗,郝雪峰,张聪.渤海湾盆地缓坡带类型及其油气分布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40(2):223-235. [36] Liu J D,Liu T, Liu H, He L L, Zheng L J.Overpressure caused b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e organic-rich shales of the Ordos Basin,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21,134: 0-105349. [37] 郭志扬,刘华,程斌,杨贵丽,徐昊清,张芷晴.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埕岛—桩西潜山油气特征与来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20,31(10):1437-1452. [38] Cheng B, Liu H, Cao Z C, Wu X, Chen Z H. Origin of deep oil accumulations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within the north Tarim Basin: Insights from molecular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Organic Geochemistry. 2020,139:1-15. [39] Chai Z, Chen Z H, Liu H, Cao Z C, Cheng B, Wu Z P, Qu J X.Light hydrocarbons and diamondoids of light oils in deep reservoirs of Shuntuoguole Low Uplift, Tarim Basin:Implic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n thermal maturity, secondary alteration and source characteristics.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20,117:1-18. [40] Wu Z P, Chen Z H, Cao Z C, Liu H, Cheng B, Chai Z. Molecular marker and carbon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ordovician oils in the Tuofutai Bulge, northern Tarim Basin: Implications for oil maturity,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filling directions[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20,122: 1-18. [41] 蒋有录,苏圣民,刘华,王永诗,崔小君.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0,41(2):248-258. [42] 冯月琳,刘华,宋国奇,袁飞飞.平面压降梯度计算原则及其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19,41(4):598-605. [43] 蒋有录,苏圣民,刘华,王永诗,刘景东.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沉积洼陷类型及与油气富集的关系[J].石油学报,2019,40(6):635-645. [44] 蒋有录,张文杰,刘华,杨德相,王鑫.饶阳凹陷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确定[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4):23-33. [45] 赵凯,蒋有录,刘华,胡洪瑾,徐昊清.济阳坳陷孤岛与埕岛潜山油气差异富集原因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8,24(2):220-228. [46] Jiang Y L,Liu H,Song G Q,Wang Y S,Liu J D,Zhao K,Lyu X Y.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Depressions of the Bohai Bay Basin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Depressions of the Bohai Bay Basin[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7,91(5):1855-1872. [47] Liu J,Liu G,Liu H.Cementation periods of deep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a case study from the Yuanba area[J]. Carbonates & Evaporites,2017,32:367-378. [48] 赵贤正,蒋有录,金凤鸣,刘华,杨德相,王鑫,赵凯.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J].石油学报,2017,38(1):67-76. [49] 王鑫,蒋有录,王永诗,刘华,张文杰.济阳坳陷生烃洼陷沉降类型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特种油气藏,2017,24(2):24-29. [50] 王鑫,蒋有录,曹兰柱,刘华,张文杰.富油凹陷洼槽区古压力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46(3):586-595. [51] 蒋有录,王鑫,于倩倩,王永诗,刘华,景琛.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及与油气富集关系[J].石油学报,2016,37(11):1361-1369. [52] 魏玮,蒋有录,杨德相,刘华,王鑫.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河间洼槽古近系砂岩储层成岩—成藏耦合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8):1477-1488. [53] 宋来亮,刘华,徐昊清,李振升,王鑫.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2):1-10. [54] 周延钊,鲁雪松,刘华,杨宪彰,陈延贵,桂丽黎,李秀丽.库车前陆乌什凹陷东部构造—岩性油气藏储层物性及含油性主控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 27(6): 994-1002. [55] 景琛,刘华,景晓,冯月琳,赵萌.膨胀性流体超压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6,37(2):240-245. [56] 陈柯童,鲁雪松,刘华,田华,王喜悍,张宝收,张科.塔里木盆地海相泥页岩TOC计算及有利层段筛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5):942-950. [57] 陈柯童,刘华,鲁雪松,田华,张宝收,芦慧,乔柱.应用测井方法计算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J].断块油气田,2015,22(3):347-352. [58] 蒋有录,刘培,宋国奇,刘华,王永诗,赵凯.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晚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36(4):525-533. [59] 蒋有录,叶涛,张善文,刘华.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富集特征与主控因素[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3):20-29. [60] Jiang Y L,Liu H,Song G Q,Wang Y S,Liu P,Lv X Y.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J].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2015, 89(6):1998-2011. [61] Du H,Liu D,Liu H,Gao P,Lv RQ,Li M,Lou B,Yang YX.Role of Hydrogen Pressure in Slurry-Phase Hydrocracking of Venezuela Heavy Oil[J].Energy & Fuels,2015,29(4):2104-2110. [62] 李克成,蒋有录,万涛,刘魁元,刘华,郭富欣.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断层输导与油气运移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5):685-692. [63] 蒋有录,刘培,刘华,宋国奇,王永诗,崔小君.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及聚集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1): 14-21. [64] 宋国奇,刘华,蒋有录,谷国翠,刘雅利,卢浩.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原油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4,36(1):33-38,45. [65] 刘培,蒋有录,刘华,熊伟,李克成,朱荣伟.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4(3):541-547. [66] 薄冬梅,蒋有录,姜林,刘华,欧浩文.民丰地区油气成藏系统主控因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10):9-11. [67] 叶涛,蒋有录,刘华,赵利杰,刘雅丽.渤南洼陷裂缝成因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1):52-56,60. [68] 赵利杰,蒋有录,刘华,庞玉茂.饶阳凹陷留西—留北地区新近系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34(2):57-63. [69] 卢浩,蒋有录,谷国翠,刘华,刘雅利.渤南洼陷沙三段油气运移路径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3):49-52. [70] 叶涛,蒋有录,刘华,万涛,田涛.辽河坳陷东、西部凹陷潜山油气富集差异性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12(6):676-679. [71] 赵利杰,蒋有录,刘华,范炳达.饶阳凹陷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的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4):1-4. [72] 卢浩,蒋有录,刘华,张怀吉,刘雅利.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2):5-8. [73] 蒋有录,卢浩,刘华,杨德相,范炳达.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控因素[J].石油学报,2011,32(5):791-796. [74] 蒋有录,刘华.断裂沥青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2010,31(1):36-41. [75] 卢学军,刘华,王建瑞,张永丰,蓝宝锋.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输导体系与新近系油气运聚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0,32(3):258-261. [76] 蒋有录,刘华,李宗亮.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有效输导体系研究[J].地质论评,2010,56(4):525-530. [77] 陈涛,蒋有录,宋国奇,刘华,赵乐强.不整合研究中的化学风化指标[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41-44,185-186. [78] 宋国奇,蒋有录,刘华,蔡东梅.东营凹陷利津-民丰地区中深层裂解气成藏史[J].天然气工业,2009,29(4):14-17,38,130. [79] 蒋有录,刘华,李宗亮.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5):678-682. [80] 蔡东梅,蒋有录,刘华,孙立东,邵晓丽.瑞利模型在原油相对密度预测中的应用——以胜利油区东辛油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3):102-104. [81] 卢浩,蒋有录,薄冬梅,刘华.东营凹陷永安镇-盐家地区油源特征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6):39-42. [82] 李宗亮,蒋有录,刘华.孤西断层对孤北潜山带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5):24-26. [83] 蔡东梅,蒋有录,刘华,徐昊清,孙立东.利津-民丰Es4-Ek气源岩生烃时空有效性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14-17. [84] 蒋有录,刘华,张乐,张善文,王宁.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及评价[J]. 石油学报,2005,26(5):33-37. [85] 谭丽娟,蒋有录,刘华,范存堂.济阳坳陷南部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3):39-43. [86] 张林晔,蒋有录,刘华,谭丽娟,张乐.东营凹陷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3):61-64. [87] 蒋有录,刘华,张乐,谭丽娟,王宁.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3):215-218,259. [88] 钟建华,倪晋仁,宋维奇,王冠民,马在平,李勇,刘华.黄河三角洲上的冰成隆丘的研究[J].沉积学报,2001(03):357-362. [89] 刘华,蒋有录,张立强.油气地学大学生专业认知现状与能力提升的途径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3):9-11. [90] 刘华.借鉴国外经验改革研究生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 34(5):158-160. [91] 刘华,操应长,黄妍琴.油气地学学科师资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3):81-84. [92] 刘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油气勘探”实验教学特色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201-203. [93] 刘景东,蒋有录,刘华,张卫海,张立强.多方位、递进式科研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02): 60-63. [94] 刘景东,蒋有录,刘华.基于科研实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 (23): 1-3. ◎专利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申请2项 [1] 刘华,冯月琳, 宋国奇,袁飞飞,李君,蒋子月. 一种计算压力衰减梯度的方法. ZL201810622505.X, 申请时间2018年6月15日,授权时间2020年10月30日. [2] 刘华, 袁飞飞, 景琛, 蒋有录, 冯月琳, 刘雅莉. 一种利用压力结构指示油气优势运移指向的方法. ZL 2018 1 0623559.8, 申请时间2018年6月15日,授权时间2020年7月24日. [3] 刘华, 蒋有录, 张丰荣, 赵萌, 景琛, 冯月琳.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ZL 2017 1 0038359.1, 申请时间2017年1月19日,授权时间2018年9月7日. [4] 刘华, 蒋有录, 叶涛, 张丰荣, 卢浩. 一种超压裂缝的综合识别方法. ZL 2015 1 0690866.4, 申请时间2015年10月22日,授权时间2016年6月22日. [5] 刘华, 蒋有录, 崔小君, 卢浩. 一种指示油气运移动力和运移方式的方法. ZL 2014 1 0380556.8, 申请时间2014年8月5日, 授权日2017年6月27日. [6] 蒋有录, 刘华, 陈亮, 赵凯. 一种断层结构的测井判识方法. ZL 2014 1 0332245.4, 申请时间2014年7月14日,授权时间2016年8月17日. [7] 蒋有录, 任拥军, 刘华, 谭丽娟, 赵凯, 吕雪莹. 一种圈闭动态充注教学模型及其教学方法. ZL 2014 1 0334574.2, 申请时间2014年7月14日, 授权时间2016年5月4日. [8] 刘景东, 蒋有录, 刘华. 一种地层古流体盐度演化史的研究方法. ZL 2017 1 1418008.X, 申请时间2017年12月25日,授权时间2020年6月30日. [9] 蒋有录, 赵凯, 刘华, 胡洪瑾, 王喆. 一种油气成藏时期断层垂向启闭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ZL 2017 1 0039127.8, 申请时间2017年1月19日,授权时间2018年7月6日. [10] 蒋有录, 赵凯, 刘景东, 刘华. 一种油源断层输导能力的量化表征方法. ZL 2015 1 0713135.7,申请时间2015年10月28日,授权时间2017年7月14.日. [11] 蒋有录, 赵凯, 胡洪瑾, 刘华. 一种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 ZL 2018 1 1073289.4, 申请时间2018年9月14日,授权时间2019年8月16日. [12] 蒋有录, 胡洪瑾, 刘景东, 刘华, 赵凯. 一种定量评价断控天然气藏富集程度的方法, ZL 2017 1 0039408.3, 申请时间2017年1月19日, 授权时间:2019年12月3日. [13] 刘华, 赵珊, 程斌, 王伸, 王奇, 张芷晴, 魏鑫. 膏盐岩类盖层封闭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 专利申请号202111412243.2, 申请时间2021.11.25. [14] 刘华,张芷晴,赵凯,欧阳冠宇. 一种断层圈闭含油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专利申请号202110988746.8, 申请时间2021.11.25.
|